巴莫茶话 涂料行业危险的产业内卷如何破解?

时间:2024-01-07 04:24:09 阅读:1778    作者: 滚球最新网站bob

  内卷,2020年热起来的一个词,也是10月18日广东省涂料行业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一次副会长工作会议的核心议题。本次会议以“破卷重生” 为主题,重点探讨了面对行业内卷广东涂料要如何“破卷前行”,及2022年涂料行业机遇与挑战。

  会上,与会代表围绕行业“内卷”聊了很多,由于观点众多需要时间进行整理,在此笔者不多展开,仅谈些自己的思考。

  虽然火了这么久,但内卷这个词的内涵及外延寓意并不好理解。《涂料经》在2020年底和2021年初曾就涂料行业的“内卷化”现象进行观察,并形成两篇报道,对内卷一词的含义作了初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回看:

  在这里笔者重提一下真石漆的例子。真石漆就是被内卷毁掉的一个领域,作为目前销量最大的外墙品类,在没有大地产商“最低价中标”的规则之前,真石漆市场平均销售价格在6元/公斤以上,影响产品耐候性能的关键材料乳液,用的都是纯丙,且含量都在14%以上,纯彩砂,施工中每平方用量也在4~6公斤,产品具有天然石材般的晶莹剔透质感,保光保色性非常好。但由于部分开发商对真石漆产品了解不够,为控制成本,盲目选择低价产品,从而形成了一种对低价低档产品的变相鼓励,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在原材料日益上涨、在运费、人力成本等居高不下的内忧外患中,大量真石漆生产厂商面临破产边缘。

  这是一个“三输”的局面,涂料生产企业失去了市场,房地产企业失去了用户和人心,消费者只可以使用最低端的产品。很明显,内卷造成了这样一个“三输”的糟糕局面。

  所以内卷并不复杂,这就是中国涂料行业典型的产业内卷:企业低水平重复和模仿,不创造新需求、不创造顾客,看见别人赚钱就蜂拥而上,随后利润降低,更严重的后果是,用户买到了假冒伪劣产品,蒙受巨大损失。

  随着环境不确定性加剧,真石漆的案例已不是个例,而是在各个层面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产品严重同质化,产品/经营销售的方式跟风、扎推、无序竞争、产能过剩、渠道库存、价格恶战—这就是危险的中国涂料产业内卷!

  由于市场预期持续下滑,从涂料经获得情况看,白热化、残酷、血腥等词都可以描述此时终端市场的竞争状况,国内涂料产业已然处于市场经济的商业乱世:群里逐利,粗放、无序、过剩、小、散、乱、弱。

  与会代表表示,正是基于目前的的市场乱状,粗放、无序、重复的市场行为已经为行业埋下了无数的隐形炸弹。

  涂料行业在最近五年之中新建的产能,已经远超于下游消费需求的增长,特别是在建筑涂料领域,产能增长非常快速,且都是以大企业为主。

  一个健康的行业,不应该是一个枣弧形的,就是上游和下游都比较集中,本身比较庞大,这样的行业是不健康的。一个健康的行业应该是哑铃型的,就是上下游都比较分散且庞大。因此,上游供应链怎么合作,涂料行业产能怎么去瘦身,是大家必须去思考的问题。

  过剩的产能、无序的竞争与极度的内卷,让已经失去研发能力、自制能力,以及供应链、生态圈优势的国内涂料产业,被锁死在全球涂料价值链的最低端。另一方面,也让拥有强大购买力和广阔市场空间的国内工业涂料市场,被国外厂商卡住脖子高价盘剥。

  市场不景气,部分厂家为生存不断降低利润向经销商压货,风险传递,在终端销售门店造就了大量的库存。

  目前部分大企业利用大比例的授信行动动员经销商大量的进货,小品牌利用优惠政策吸引经销商囤货,而2022年的行情却远大于预期,这样的话大量的库存就从厂家的生产线上转移到了经销商的门店和流通渠道里。

  笔者认为,广东涂料过去30来年,前20年中国涂料行业属于增量阶段,由于市场供给不足,大量的企业进入市场,采取简单学习、模仿、复制的办法推出自有产品,并快速的满足市场需求,在该阶段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

  但近十年,中国涂料经过突飞猛进的发展后,国内很多涂料产品特别是低端的民用涂料产品明显已经供大于求了。

  用户的需求特征变了,用户由“功能性需求”转变成“品质性需求”。用户的需求变了,也就是预示着以前的同质化、内卷化的竞争范式已经过时了,产能和价格已经不是核心竞争力了。

  广东涂料企业或者说中国民族涂料企业一定从内卷化的囚徒困境里走出来,要找到新的竞争策略和成长路径。

  在中国制造的所有的领域,我们都能看到国家作为一把有力的手在工业制造的顶层设计方面做引导,而近些年来,无论是中国涂料行业协会还是广东省涂料行业协会都在积极推动行业变革,但从企业层面来讲,需要积极开展经营创新,要通过差异化的竞争手段寻找自我的破卷重生之路。

  所以当下来说,对于大部分头部的广东涂料企业来说,第一个任务是快速做大,快速做大有横向也有纵向,横向过去我们说过很多,就是拓宽产品边界,譬如从民用涂料到工业涂料等,在这笔者就不多说了。

  在此,笔者多说一句的是,广东涂料有必要进行纵向的产业链整合,在这方面,广东涂料是有优势的,经过过去四十多年的快速地发展,广东涂料产业是全国产业链布局最完善的区域之一,有亚洲最大的乳液供应商,也有全世界各类原料商的各种分支机构在此深耕,广东涂料企业要增强自己对整个产业链的控制能力,尤其是生产制造端的控制能力。

  对于产业链的控制能力,作者觉得最大的控制能力就是外部控制内部化,当然这里并不是鼓吹企业要把所有的东西自制,产业链这么长,这是不现实的。

  但在度过野蛮生长期之后,作者觉得,真正的大企业一定要掌握核心技术,且具备对关键原材料的控制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更强大的纵向产业链整合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与核心原料企业成立战略联盟或通过参股、控股方式形成较强的控制能力,同时也加强自身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上的研发优势。

  大企业的优势是整合优势,小企业的优势一定是专业化和差异化,而这种优势一定是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之上的。

  中小企业不一定要做大,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也不可能做大。德国和日本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走“专而精、精而强”之路是中小企业的正确路径选择,也是促进产业整体升级的重要举措。

  德国管理学教授赫尔曼•西蒙经过10年的研究发现:德国经济的中流砥柱原来并不只是西门子、拜耳、奔驰这些人们熟悉的名字,也包括一些叫做布里塔、豪尼、希拉布兰德之类的默默无闻的中小企业。它们高度专注于某一个窄小的行业,却在国际市场上遥遥领先于生产同种类型的产品的其它企业。

  笔者认为,大多中小涂料企业,只有找到细分市场,通过差异化创新、精耕细作建立独特优势,才有长期价值。国家提出的专精特新,正是为中小企业指出了这样一条破局之路,并为此配套了政策、资本等一系列支持举措。

  只有竞争有序的行业才有利润和前景可言,陷入内卷化的行业,企业的一切努力最后还是被内卷所消耗。

  我们应该更主动地通过政策和资本助力于涂料行业的整合,这便是横向同业合并。这里按下政策不表,笔者着重说下涂料产业的资本整合。

  从目前来看,运用资金进行产业整合广东涂料走在全国的后面,近几年仅有的几笔同业合并的传闻都是由省外企业传出来的,而且从当下来看,广东涂料企业进军某新领域,更多的希望通过个人发力,而不是通过同业并购完成,这虽能降低不确定性,但是在速度上明显慢了太多。

  笔者认为,行业内外不缺资本,缺的是对资本的吸引力,只要时机合适、有利可图,资本就会进来帮助涂料行业进行整合,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学习怎么样与资本进行对接。

  另外,从时机上来讲,经过30多年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在每个细致划分领域都出现了一个或数个具有成长性的优良标的,而资本和实业的结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这些优质企业来发动和完成行业的洗牌的,笔者始终认为,只有有序的行业企业才有利润可赚有前景可走。

  当然,走出去,到海外市场觅食也是避免内卷的可行途径之一。在这里,笔者不多阐述了。